所属设计公司积极发挥在热力、燃气行业设计领域的优势,承揽了市政道桥、给排水、风景园林、工业与民用建筑、中小型热电厂、大型热源厂、热力管网及能源站、空调制冷、燃气及新能源、BIM 智慧化等的规划设计工作,在山西、陕西、烟台、德州等地成立设计分院,承建全国各地地热源类、集中供热工程和燃气工程设计。承接国内能源站设计项目 100 余项,市政工程设计项目 3000 余项,建筑工程设计项目500余项,BIM 及亮化设计项目 100 余项,风景园林设计项目10余项,EPC 及全询设计项目 70 余项,完成全国各地项目任务4000多项。
项目起点自泰安石横电厂经平阴县、长清区、市中区至济南主城区,主干网总长度约155km。项目建设中继泵站3座,中继能源站2座,管网沿途涉及8个街道、97个村居、135处关键节点、167项施工难点和56条重点道路,采取顶管、直埋、围堰混凝土包封、桁架架空、箱涵、直埋套管6种穿越方式解决,实现全域内供热管网互联互通。总投资约86.8亿元。
项目是落实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重要民生项目,入选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新增超超临界煤电项目规划建设优选项目名单,并被列入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、2023年济南市重点任务责任清单。工程集团承揽其中BOP和厂前区建筑安装工程(Ⅱ标段)项目,总投资约3.4亿元。
项目以章丘清洁智慧热源厂、章丘电厂为基础热源,东新热电厂、华山热源厂、东盛热源厂、唐冶热源厂、莲花山热源厂等为调峰热源,构建“一网多源”供热格局。配套建设潘王路长输管网(管径DN1500,起点为章丘清洁智慧热源厂,终点为S102省道,管线长约22.1km)、世纪大道管网、燃气动力车间、龙山中继泵站、飞跃大道中继泵站、保税区隔压站。
项目按照“技术领先、管理规范、智能调控、多能互补、环境优美、科普便捷”的原则,加快推进项目建设。项目总建筑面积15000m2,供热能力86万m2,供冷能力6万m2 ;供暖总负荷32MW,制冷负荷4MW。新建、改造换热站29座,一次管网10km,二次管网17km,改造济钢片区居民暖气系统共计9618户。项目总投资2.1亿元。 项目以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主,采用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、空气源热泵低温相变蓄热系统、无干扰地岩热系统、冷水相变供热系统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、电极锅炉蓄热系统、燃气锅炉系统、熔盐蓄热系统、发热电缆系统等九种新能源供热方式进行供热。同时建立了热源、管网、换热站、楼宇、用户的五级调控体系。实现了一网多源,多能互补,全网调控、精准供热的目标。
项目占地面积2.3万m²,主要配置4台58MW天然气热水锅炉及2台20MW烟温余热吸收式热泵。设计供热能力272MW,可为先行区900万m²提供供热服务。总投资3亿元。
项目占地5.7万m²,位于山东省济南东部唐冶片区,龙凤山以东、唐冶西路以西、102省道以南、飞跃大道以北。承建2X116MW热水锅炉(包括主厂房、渣库,新建脱硫、脱硝、除尘系统),配套建设燃料输送、电气、除灰渣、热控、热力等系统。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唐冶片区约600万m²的供热需求,为济南市煤炭高效利用及清洁燃烧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意义。总投资约2亿元。
项目建筑面积1.4万㎡,设计为地下三层,总高21m,为整个济南CBD片区提供集中供暖和供冷服务,集中供冷和供暖使用同一套管网系统,是中国北方地区冷热同供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项目。
项目分3个标段同步实施,自西向东依次为经十路—纬 十二路、纬十二路—纬二路、纬二路—顺河西街。敷设主管 道管径为DN1000,总长度约4km。沿途开分支与现有管道对接,分支管径为DN1000-DN150。
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南侧马山镇,共规划A、B、C、D、E、F6个地块,供热面积为148.1万㎡。项目建设有4个燃气锅炉热源点、15座换热站,安装施工内容包括燃气锅炉、空气源热泵、红线内大小配套供热管网、换热站设备、立管及热计量装置等。
项目是2023年济南市、济南能源集团重点项目,是工程集团积极响应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。管道管径DN600,设计压力6.3MPa,管线全长24km。总投资约2.1亿元。
项目起点接济华归德门站出站管道,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;终点接平阴段拟建管道,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/平阴县分界线、长兴路以北。项目全长25.07km,管径DN600,设计压力6.3MPa。